LINE早已不只是一個普通的通訊軟體,從LINE MART商店(收掉了)、一系列LINE GAMES、LINE TV、到後來跟中信合作的LINE PAY,LINE打造了自己的生態圈,而現在更進一步搭上 A.I 的潮流,試圖廣納各式服務成為一個智慧入口。

一早的排隊人潮

 

CUI (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 對話式介面


開場講者Marco Chen提到古早使用指令操作的DOS系統,並進一步闡述對 CUI 對話式介面的理念,他提到:「現在的購物型 app 大多使用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圖形式介面,但大部分的使用者並不會在 app 上瀏覽商品,而是在電腦網頁上看開箱文、比價後,最後在手機上下單。」「使用者喜歡透過發問來解決問題,找到答案。」

講者推廣將瀏覽商品、爬文的工作交給電腦網頁去處理,而行動端使用對話式介面,透過問答的方式來解決消費者問題完成訂單,但我對於這樣的分工流程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就我自己而言,若我已經在網頁上瀏覽商品,所有的購物行為包括結帳都在網頁完成就好了,何必還要特地打開 LINE 來付款?

在大尺寸螢幕手機當道的時代,手機瀏覽商品已經不成問題,我會在電腦或手機端上面爬文、瀏覽商品,差別只是在使用的時機,消費者有時在家中、辦公室用電腦下單,有時在捷運或是咖啡廳用手機下單,手機與電腦網頁的購物平台是共存的。

現階段 CUI 的使用情境

在自然語言辨識還沒成熟之前,CUI X Chatbot 還停留在一問一答的階段,因此我認為說要改變現行的購物模式還有些差距,但是對話的思維還是有其價值,可以用來應用在目標明確主動式行為上:

  1. 解決重複的問題:想想中華電信的電話、文字客服每天在回答多少重複的問題?每回答一個重複的問題就像是複製貼上一段相同的 code 一樣,各式重複性的問題應該整理起來放在資料庫裡,讓用戶可以透過LINE上面的「中華電信小幫手」來解決,而用戶透過 LINE 問不到的問題除了引導到客服外,也同時統計常被問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資料庫。
  2. 處理下單付款後續的事:付完款後還不算結束,消費者可能會瘋狂的追蹤貨物運送進度,可能這時候才在想保固有多久,這時若能在 CUI 上輸入「查詢訂單 A10945XXX」,就可以追蹤訂單的一切資訊

簡而言之,我認為瀏覽的事情還是交給 GUI 去達成,發問、後續服務就適合放在 CUI 的介面上。

當然,往後自然語言辨識成熟,我們真的可以跟 chatbot 順暢的聊天之後,也許就真的可以包辦一整個購物流程也說不定。

 

來自亞洲的智慧語音助理 – Clova


在遙遠的西方國度早已有 Siri, Cortana, Alexa 等等語音助理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亞洲不意外的,中國迅速跟上推出百度語音助理,但在高度言論控制並侵犯個人隱私的中國政府底下產出的服務?能不碰就盡量不碰

LINE 終於在此時跳出來宣布即將推出自家的智慧語音助理 Clova,並且提供一些別人早就提供的服務(天氣、行事曆、物聯網…blablabla,但這些都不重要,在我看完 Clova 的概念影片後,我覺得 Clova 還是有相當的優勢的:

西洋牌的語音助理都是一個個講話平淡的美國女性,但 Clova,不愧是日本,是一個聲音甜美的日本妹子,這簡直是近年來語音助理的最大突破!日本聲優、X優這麼多,加上韓國的磁性歐巴,未來加入更多的語音包提供用戶下載,天天被妹子/歐巴溫柔喚醒的美好時光指日可待。

而在明年度 Clova 將支援中文語音,屆時期待中文語音也能保有甜美的聲線,並深耕在地化服務,提供一套日、韓、台專屬的語音智慧助理。

 

LINE SQUARE & CHAT APP


LINE 對於失控的群組終於釋出了解決方案,加強了不知道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的群組管理員功能,以後新加入的成員不再有翻群的權限,這也意味著未來被盜版商品廣告加入群組之後,不能把管理員剔除並把標題改為壯陽藥特賣會了。

此外 LINE 也將推出適合管理大量成員的 LINE Square,群組的限制將從 500 人大幅提高到 5000 人,並且可以將 square 裡面的人拆分成一個個小組,像是大公司可以全部集合在同一個 square,但各部門再各開自己的群組,就像 Slack, Discord, Rocket Chat 那樣。

但即使在 LINE 管理上有所提升,我還是不建議公司使用 LINE 最為工作上的溝通軟體,特別是現在有各種服務都會在 LINE 上面建立官方帳號、推播廣告訊息,在需要高度專注的知識經濟中,還是使用 Slack 這類的軟體較為適合。

LINE 還是拿來講幹話吧

另外 LINE 聊天室內的 app 比如說投票、挑日子與爬梯子等等都是相當實用的應用,不過在 LINE developer 上似乎沒有看到有開放 API 給開發者自製客製化的 chat app,我個人覺得有許多適合群組的生活應用,比如揪團旅遊、運動、美食訂位等等,能直接使用 chat app 完成是很方便的,而像是Apple 的 iMessage 就有自己的 app 商店,不曉得 LINE 之後會不會跟進。

 

LINE Chatbot 在實體活動的應用


在活動會場內每個人都有一個樂高形狀的 Beacon,透過 Beacon 與 LINE 帳號連結,就可以參加會場內的「尋寶活動」,只要到達特定的位置,LINE 會自動收到推播訊息,訊息內容是關於 LINE TechPulse 2017 的一些簡單問題,只要全部答對就可以得到一組不太實用的限定貼圖(還有使用期限

透過 beacon 與 LINE 連結,可以讓使用者在接近某些地點的時候主動式的向使用者推播訊息,而訊息的內容涵蓋文字、相片、影片等等。

在使用者和 chatbot 互動後,chatbot 的反應應該是迅速而即時的,不應在 server 端處理過於複雜的程序,如果非得如此,在介面呈現上需要有貼心的提示使用者等待,或使其他因應的對策。

除了一般活動外,也可以運用在開發自動化測試完成、或是發現 bug 之後,自動透過 chatbot 傳訊息給指定的負責單位。但我覺得你還是發mail吧 

另外講者舉例其他活動結合 LINE 的運用,如新人結婚客製化 LINE 貼圖讓親朋好友們下載,以及相片牆、透過 Gift shop 贈送活動贈品。

用熟悉的工具來完成所有線上與線下的服務

LINE 希望各式的服務都透過他們的聊天機器人來達成,好處是

  1. 直接透過 LINE 來使用各項服務,不用再裝額外的軟體
  2. 開發一套 Web-based app 即可適用於各種手機 OS 上
  3. UI 的一致性

目前架上大部分的飲料店餐飲店傳統產業陽春 app,其實都很適合開發 Web app 放在 LINE 裡面,現今市場上的 app 已過於飽和,人們對於下載新 app 的熱情大不如以往,小公司要讓使用者再多裝一個 app 在手機裡,勢必要費一番苦心做出產品差異化,而一些畫面、功能簡單的服務,實在可以考慮透過 LINE 這樣高知名度的平台,設計一套 WEB APP,利用 LINE 做為入口讓使用者加入自己的官方帳號,來達成那些「沒必要做成一個原生 app」 的服務。

 

STORIES OF 2017


TaxiGo_Logo-04

以下整理了幾個 2017 年與 LINE 合作的實際案例:

  • 微股力 – 在 LINE 上看股票
    • 即時查股票
    • 萬人預測大盤(跟著買一定死的功能)
    • 加入類似 siri 語音辨識功能,與 AI 結合,用自然語言直接操作
    • 結合大數據提供股票資訊
  • Taxi Go – 叫計程車服務
    • 和 Uber 一樣有 Driver-side App
    • 使用 line pay 直接付款,回饋 line point
    • 一天完成一千單
  • ChuMe訂飲料
    • 用line訂飲料感覺很方便
    • 難以讓使用者下載app,就透過LINE這個大平台
    • 大幅提升回購率
    • 平均訂飲料數量增加
  • TELEXPRESS(網訊電通)
    • 客服起家
    • 用chatbot幫阿瘦皮鞋作客戶服務
    • 社群商務平台
      • 專屬二維條碼=個人名片
      • 個性化標籤分群管理
      • 門店業務系統化管理
      • Dashboards
      • 掌握多少人跟官方帳號互動
    • LINE官方帳號變成一個行動門市
      • 線上知識庫
      • 專人行動訂購
      • 主動客戶關懷
    • 應用場景
      • 一對一顧問式服務
        • 不用踏入店裡就能享受客製化服務
        • 在店外成交訂單
      • 社群導購
        • 在LINE上面做顧問式服務
    • 已上線服務:A.S.O 阿瘦皮鞋
  • FANSbee
    • 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 模組化電商服務
    • 功能面
      • 隨拍隨傳,三秒上架
      • 聊天購物,立即下標(其實就是透過 LINE 聊天介面,並非真的聊天)
      • 諮詢預約,全自動化(如:預約美甲)
    • 一對一自動配單,根據條件(如年齡)自動分配給業務

只要和 LINE 簽約成為伙伴,就可以得到 LINE 的顧問、技術服務,並在 LINE 的活動場合上得到推廣。

老實說目前合作的這幾個服務我都還沒有實際使用過,不過訂車與訂飲料看起來是蠻方便的,我也希望各個飲料店的會員 app 能夠統整到 LINE 裡面,因為實在沒必要每個都出一個 app 阿~

 

小結


總結這次的 LINE TechPulse,LINE 一方面精進了本身的應用功能,一方面以通訊聊天軟體的本質發想,結合現在幾個正火熱的技術:A.I、物聯網、大數據,或是包攬最傳統的訂車、訂飲料服務,究竟這一串的整合會讓我們生活更離不開 LINE,還是 LINE 會被搞得更亂七八糟呢(其實最想跟 LINE 合作的應該是外送茶跟貸款陳小姐了)。

關於文章沒提到的 Message API 的更新,以及 2018 即將向 developer 開放的 Clova AI platform,希望在日後有機會實際開發 LINE 應用時提供更深入的分享,有興趣可以直接上 LINE Developer查看官方API文件。

SaveSave

SaveSave